大象新闻2023-08-10 19:14:38
(资料图片)
评论员 邱延波
这是一个处处 " 要脸 " 的时代。进小区要刷脸,上班打卡要刷脸,住宾馆要刷脸,到银行办理业务被要求刷脸,人脸已经成了通行证,仿佛不 " 赏脸 " 给人家的话,就办不了事。采集人脸信息正在泛滥。
8 月 8 日一早,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目的和充分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需取得个人同意的情形外,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或依法取得书面同意。不管是宾馆还是银行,不管是车站还是图书馆," 不得以办理业务、提升服务质量等为由强制、误导、欺诈、胁迫个人接受人脸识别技术验证个人身份 "。
刷脸终于要正规了," 护脸 " 时代即将来临。人脸识别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潜在的风险却一直存在,并且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因为人脸信息几乎等同于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证,通过人脸信息能追踪到个人身份信息,甚至追溯到个人日常的行踪轨迹,如果不加以限制规范,将造成每个人都在 " 裸奔 ",毫无隐私,毫无安全感。人脸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例如银行账户被盗。如果人脸信息被用于识别特定人群,对其进行监控或骚扰,更加令人可怕。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息安全比刷脸带来的便利更重要,非必要不 " 赏脸 ",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是对人权的尊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 护脸 " 规定,符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立法趋势。在欧洲,GDPR(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已经对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信息的使用进行了严格规制。在美国,一些州也出台了相关法规,对公共场所的人脸识别使用进行了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对人脸识别领域的专门规制正在逐步形成,这既是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规范,也是对个人隐私和权益的保护。
限制 " 刷脸 " 技术并不是反对科技的发展,在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应该更多地考虑并保护人们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这也是科技向善的重要一步,避免科技成为不法分子作恶的工具。不合理的 " 要脸 " 场所,应当得到规范。保护个人不 " 赏脸 " 的权利,是法治进步的表现。
关键词: